文章作者:(宋传信 文) 来源:《中国档案报》 添加时间:2013-10-25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记录稿(首页)。
1956年初,在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上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当时所能学习和借鉴的也主要就是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苏联的经验。但是,实践中逐步发现苏联的经验并不都适合中国,还看到了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如何“以苏为鉴”,根据中国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党和国家领袖的毛泽东,豪情不减当年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在此时开始了他一生中又一次重大而艰巨的探索。

1957年3月,周恩来在杭州传达《论十大关系》。
(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
从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泽东每天都在紧张疲劳中度过,共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所作的最大规模并且最系统的经济工作调研。在听汇报时,他不时提出问题,作些评论,关于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形成的。4月25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十大关系,即:(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十大关系的重点是经济问题,也就是前五条。后五条是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其中,多处涉及党的群众路线。在第四条中,他就指出:“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接着,中共八大从制度层面对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党和群众的关系,作了有益探索。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这个讲话成为当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遗憾的是,向正确方向前进的这种探索被1957年反右派斗争所打断,此后的20年间党和国家历经曲折。当年的十大关系即十大矛盾,至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因而这个讲话至今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这篇讲话曾刊于1976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的《人民日报》第一版。这时,毛泽东刚去世3个多月,此举显然有缅怀之意。但是,恰恰刊发毛泽东20年前的这一讲话,有更多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后来,这篇讲话收入1977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再后来,收入1999年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10月25日 总第2525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