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现象或成像问题
注意,执行上述性能评估时,识别任何其他问题。
范例——蓝色通道里的拖尾,快速方向模糊
整个视野空间中不正常噪声或纹路
一维条纹和单像素或像素聚类缺失——最佳方式为检测单个色彩通道。
由位置变化引起的色偏——人们常沿着高对比度的倾斜边缘进行观察
参考色卡
我们建议原稿的每张图像扫描时都放置参考色卡,这样至少可以说明成像的参考灰度色调和色彩及准确的尺寸比例。如果每个图像都包含色卡,你可能需要考虑从主文件中生成剪切掉参考色卡的派生文件。这样会减小文件尺寸以呈现外观整洁的图像。
高品质生成环境下,单独扫描色卡可能效率更高,每批次原稿只需要操作一次即可。每批次单色卡方法可用于整个批次中设备设置和操作都一致的和所有图像的处理都一致的情况。扫描仪和数码相机有“自动范围”功能的,自动范围功能会依据原稿的密度和色彩设置不同的色调和色彩,因而每批次单色卡方法可能不适用。
扫描时,色卡应该放得尽可能的靠近原稿又可以与原稿清晰分离。这需要有足够的间距以便剪切原稿图像时可以轻松的把色卡去掉。但是不要使色卡和原稿的间距过大,那样会急剧增加文件大小。尽可能将色卡放置于原稿短边处,相较于色卡放置在长边的,可以生成较小的文件大小(同样的文稿,较长方的图像文件小于较正方的图像)。可以从全尺寸色卡中可以裁剪出较小版本的色卡。而色调和色彩的色卡不能太小,那样在扫描时会很难查看和操作(尤其用扫描软件在低分辨率图像预览下进行查看和工作时)。
扫描时,确保色卡上的照明与其他部分的照明保持一致。(避免色卡处于照明热点或位于阴影)放置色卡时还应避免反射。
如果原稿数字化时覆有玻璃的,也应将色调和色彩参考色卡置于玻璃下。如果原稿封装或套在聚酯膜的,也应将也应将色调和色彩参考色卡套入聚酯膜中。
用数码相机做数字化拷贝摄影设备时,如果数字化原稿较厚的,确保所有参考色卡与像平面位于相同水平就显得很重要。——比如,数字化厚书的书页时,确保扫描时,参考色卡与书页保持相同的高度或保持相同的水平。
日常工作中,所有类型的色调和色彩色卡可能需要进行更换。使用色卡时,往往会积累灰尘、产生划痕和其它污迹,这些会降低其可用性。越快更换色卡越好,而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旧的色卡。
采用色卡质量管理实践时,多特性色卡优与单一性能指标的色卡(例如,分辨率、噪声、Delta E)。只需要一次的扫描或图像采集,多特性图像色卡就可以提供各种常规客观性能评测。任何图像色卡符合ISO标准特性并允许符合标准的评估和分析是很重要的,最好能带集成的或套装软件应用。当前有很多这样的色卡,包括Universal Test Target(网址http://www.universaltesttarget.com/),Image Science Associates(网址http://www.imagescienceassociates.com/mm5/merchant.mvc?Screen=PRODUCTS&Store_Code=ISA001) , Imatest(网址http://www.imatest.com/products/test-charts)提供的色卡。其他来源的单一或多特性色卡也可以采用。
|